|
|
|
您当前的位置:本地通首页 > 本地文化 > 太仆少卿杨于陛

太仆少卿杨于陛

关键词:大明忠义士     我要发布新的信息
  • 相关机构: 民间
  • 电 话:08396528986
  • 网 址:http://
  • 感谢 26a10b1998c 您提交的信息已被本站采纳
  • 点击率:5391

    已有0网友参与纠错

杨于陛,明朝四川剑州(今四川剑阁县羊岭镇大堰村人)举人。公元1616年(明朝万历四十四年)起任昌黎知县数载,在任期间写有《宝峰寺纪游》,主修有万历版《昌黎县志》。后来,他升任广西郁林(今广西玉林)知州、迁云南武定同知等职。在云南武定府同知任上,适逢云南土司普名声作乱,巡抚王伉让杨于陛监察统理军事,兵败被俘,为国而死。追赠为太仆少卿,官府给他建了一座祠庙,题名“精忠”
事迹;

附记;【1初,名声之乱【普名声兵变】,有杨于陛者,剑州人。举于乡。历官武定府同知。巡抚伉【王令监纪军事,兵败被执,死之。赠太仆少卿,建祠曰精忠。【明史忠义篇

   2】明代天启年间【1621—1628】(1621)来鬱林任知州的杨于陛,《鬱林州志》有载洁民爱民,尊贤礼士,州人立有碑。他曾写过一首《题廉石》诗:

    炎荒之地有寒山,更有陆公一片石。

    朝夕往还唯丈亲,米颠下拜我尤癖。

    陆绩廉石原物虽早已随他运去了姑苏,但从杨于陛的诗句中可知鬱林人非常尊崇陆绩的廉洁之风。为了纪念他,在鬱林设置了廉石的替代物,即杨于陛写的陆公一片石,而且在明代天启以前,替代廉石早已存在了。

3明(天启)杨于陛

寒山一脉绕南流,绝顶源头有洞秋;

五月却销炎火热,可能三伏是三秋。

楊于陛,四川剑州人,举人。明,万历44年任昌黎知县。抚民训士,补缺兴废。文学、吏治,两擅其美。重修邑志,笔削简当。升广西郁林知州,迁云南武定府同知,死节。”(见《永平府志·列传·名宦一》)明万历48年(公元1620年),时任昌黎知县的楊于陛行将擢升广西郁林知州,会昌黎古塔寺重修告竣,于陛于所撰《重修源影寺记》中,苦心孤诣,为寺及塔“题其名曰‘源影’”;且自“毕源影之说”(把取名“源影”的意义讲了出来),从而,在昌黎古塔的“正名”文事上,为昌民之心灵庶几乎贡献了些许的慰藉。

    楊氏于其所题塔名“源影”蕴意之诠释,抄录于下。

   “夫汩汩(ɡǔ,水流之声,貌)而出者,委流(水流所聚)耳,孰浚不竭之源?(可谁又能汲净那井下取之不尽的源泉?)矗矗(chù,耸立貌)而峙(zhì,屹立)者,色相(佛教语,指万物之形貌;此指塔的外形)耳,孰映无形之影(谁又能解透那塔上砖石所含蕴着的思想精神与文化)?计此井、塔之在大地也,如以俗眼观,未可语一勺、卷石之多(不过是一勺儿水、一小块儿石头那么多些儿);如以道眼(佛家语,指洞察一切、辨别真伪的眼力)观,渟然(水止之貌)一泓(hónɡ,下深貌),何殊巨浸(静水一池,与江河湖海在质地上又有何不同);渺然毫末,何殊泰、华(小小的一堆砖石,与泰山、华山,在质地上又有何不同)?分对之:水自有源,塔自有影,各不相假借;互参之:水之源涵影,影之空涵源(相对地看:水有水源,塔有塔影。绝对地看:水源像塔影一样地有其质地、内容;塔影也像水源一样地有其质地、内容)。机,自可融通对,忘其对参(宏观而言,水源与塔影的机缘哲理,自然可以融通交汇,而不计其具体外形的差别)。忘其参,则源影不在山河大地(如若忘掉了水源与塔影本身的共同点即它们本体,那么,它们的本体似乎就不在山河大地之上了)。山河大地,时露源、影之端倪(头绪、迹象),大要不越尼父之指引合证知(智)、仁之蕴(这时候,山河大地就会时而地把水源、塔影即水与山之所喻象的道德与思想精神显现在人们的面前。那大致上便是超越不出孔圣人所指引与阐述论证的“智”与“仁”之道德精神的范围)。其与源影庶几乎(看看,孔圣人所倡导的“智”与“仁”的大道,与水源、塔影所蕴涵的美好思想又有多少不同呢)?”

    孔子曰:“知者乐(yào,爱好也)水,仁者乐山。“(《論语·雍也》)智者所以爱水,其精神之动因在于智者之性情与水之性壹似。诸如:智者之形表,如水形之随机应变;智者之悟性,如水性之周流无滞;智者之勤思,如水流之不舍昼夜;智者之志坚,如水势之百折必东;智者之识见,如水汇之深不可测;智者之处事,如水面之平允;智者之无私,如水利之泽人。故夫子以水喻象智道,极是。又,仁者之安于义理、厚重不迁(富贵不能淫之,贫贱不能移之,威武不能屈之)如同山基之岿(kuí)然不动;仁者之宽容仁厚、包容万物、以爱得人,如同山体之厚重,林薮(sǒu,大泽也)之纳物;仁者之居高临远、不伤于物、不役于物,如同山峰之高耸云天、独立不倚;仁者之坦荡无私、无忧无惧、白眉长寿,如同山岳之于雷电风雨,亿万斯年。故夫子以山喻象仁道,极是。

   楊氏于陛,秉承夫子以水喻“智”,以山喻“仁”之灵感,赋昌黎古塔以“智、仁、勇”,“孝、悌、忠、信、礼、义、廉、耻”,“温、良、恭、俭、讓”,中华传统道德,人性之善,从而彰显。所题塔名“源影”,虽非屈子所谓“初度”之“嘉名”,亦足以权释古塔逸名、从教邑人愧怍之情怀;与其以浮图之普名“古塔”而名之,孰若以自然美与人性美“天人合一”美善理念之载体——“源影”而呼之?于陛之功,诚不可没。

 6明朝万历年间,有一个"文学吏治两擅其美"的人担任了昌黎知县,他就是四川 剑州举人杨于陛
    
杨于陛是在万历四十四年(1616年)夏天到昌黎出任知县的。他到任后,"抚民训士,补缺兴废;文学吏治,两擅其美"。当时,嘉靖四十五年(1567年)在知县楚孔生主持下编修的《昌黎县志》,已经问世快60年了,需要重修;他自任主笔,在万历四十六年(1618年)将《昌黎县志》重修一新。据清朝康熙二年(1663年)重修的《永平府志》记载,由他主笔重修的《昌黎县志》,"笔削简尽,详略合法,仿佛龙门扶风遗意"(现仅清华大学图书馆有藏本)。
7杨于陛在昌黎任知县期间,比较重视昌黎的文化建设,开掘昌黎的自然和人文景观。他几乎游遍了碣石山中的名胜古迹,留有不少记游和点景镌刻。他除专门考察五里营村西北的石佛洞,撰有《混沌洞记》之外,还曾到又名"宝峰寺"的水岩寺寻访古迹,撰有《

赞助商提供的广告
纠错信息:( 已有 0 人发表纠错信息 )
电话:010-61744288 传真:010-61744588 邮箱:union#ccoo.cn
地址:北京昌平区北七家宏福11号院创意空间305-308 邮编:
Copyright © 2004-2024 北京城市联盟科技有限公司版权所有  技术支持:城市联盟
不良信息举报中心
='{"id":"10"}'>